54.私下交易

半色楠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看书网 www.58kanshu.info,最快更新七零之你乖乖的最新章节!

    最后, 袁芃芃的票子也没花出去。没办法, 这年头,光有大团结的票子还不够,你得有供应票;光有供应票还不够,出来旅游,你得有全国通用的供应票。

    袁芃芃不差钱,但现在的状况是有钱也买不着东西。

    她在偌大的百货商店里逛了一圈, 两手空空的出来了:快点改革开放啊,混蛋!

    不能买东西, 她一下子失去了逛街的动力,蔫蔫地准备回招待所休息。

    这时候, 一个包裹得非常之严实的大妈过来拉了拉她, 压低了嗓门说道:“姑娘, 要布料不?不要票。”

    袁芃芃还是头一次遇上这种仿佛地下党接头的场面,一时之间有些迷惘。

    那大妈看这里人多, 想拉着她来旁边一点,不要引人注意。

    拉一下……拉不动?

    大妈看向袁芃芃的眼神瞬间就不一样了,这小姑娘,看着娇娇弱弱的, 还挺有劲儿啊?

    袁芃芃回过神来, 忙问道:“不好意思,我刚刚没反应过来。您说买布?您有布卖?”

    大妈神秘一笑:“不止是布, 你想要什么, 就有什么。”

    袁芃芃随着大妈出了商店门, 七扭八拐来到了一个角落里。那大妈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人了,才小心翼翼地掀开了她一直挎着的篮子。

    “你瞅瞅,有喜欢的没?这布跟商场里卖的是一模一样的,不要票,就是每尺多上那么一毛五。”

    袁芃芃知道,这个价钱是极高的了,毕竟,一尺普通的棉布才合五毛五,这多那么一毛五,都多四分之一还多一点了。

    但是,谁让这布不要票呢?

    袁芃芃细细地挑了挑,这么大的篮子,其实总共也没多少花样。她挑了一个纯天青色的,打算扯上一点,做两条方巾。

    卖布的大妈收了钱,脸上笑得跟朵花似的:“你要是还缺东西,再来找大妈啊,大妈给你算便宜一点。”

    “那我咋找你?”

    大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就在前面的那个巷子里,我整天都在那里,不卖完东西不走的。”

    袁芃芃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没去上海西郊公园玩,没去看老城隍庙。而是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把露在外面的皮肤用粉底液涂黑,挎着一个篮子,穿过一条条弄堂,到了昨天那大妈指给她的地方。

    晨光熹微,稍稍还有些暗,再飘来一片云,把本就不强势的太阳一挡,看东西就更是困难了。又是寒冬腊月的,北风一吹,凉气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脖子里,透心的凉。

    但在这么一条小小的弄堂里,三三两两的人们却一点儿也不受影响,该卖的卖,该买的买。

    买卖双方都捂得很严实,装备也差不多,不是挎着篮子就是拎着麻袋,区别只在于是满是空。

    袁芃芃挎着一个盖得风都不透的篮子,静静地在原地观望着。

    一个瘦瘦矮矮的女人凑了过来:“大姐,你卖的啥?”

    袁芃芃看着她露在外面的脸,蜡黄蜡黄的,眼睛下面满是深深的纹路,眼角的鱼尾纹更是明显,估计得三十多四十了。

    虽然她把皮肤涂黑了不假,身上也换了一身灰不溜秋的棉袄,但您叫一个脸上一点褶子都没有的人为“大姐”,心不虚吗?

    这女人还真不心虚,用胳膊肘捣了捣她:“大姐,有布没?”

    袁芃芃顿了顿,还是回答道:“没布,有雪花膏和蛤蜊油,要不?”

    那女人本来听到“没布”这俩字都转身要走了,一听“雪花膏”眼睛都亮了:“啥牌的?”

    “没牌子,直接从工厂弄的,友谊的和百雀羚的雪花膏,没包装。”袁芃芃把篮子一掀,露出里面的小盒子来。

    “蛤蜊油八分钱,雪花膏五毛五,赚个零头。”

    蛤蜊油装在蛤蜊壳里,雪花膏则是装在透明的小袋子里,旁边则是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盒子。

    袁芃芃给她指了指雪花膏和蛤蜊油,那女人的眼光却被旁边的盒子吸引了过去,她努努嘴:“那是什么?”

    “那是香膏和口脂,都是大牌子的,贵得很。”

    那女人没被这句话吓退:“多少钱?”

    “香膏七毛,口脂一块一。”

    她着实被吓了一跳:“这么贵?!”

    袁芃芃把布往篮子上一盖:“没办法,再便宜就亏了。这玩意能弄到就很不容易了,我总共也没几盒。”

    这女人不过是工厂的工人,哪里见过什么口脂?而且她是学徒工,调资后一个月不过24块钱,哪里舍得花将近一块多买这么个东西?

    “给我两盒蛤蜊油吧。”她下了下狠心,买了两盒蛤蜊油,孩子最近脸上起死皮,买盒蛤蜊油给他抹抹,她自己也涂一涂。

    送走了这一位客人,袁芃芃转悠了半天,才瞅见一个潜在的客户。

    这个男人外面套了一件老农民的外褂,但挡不住里面的立领风衣,脚下是一双布棉鞋,裤子却是西服面料。

    他带了一条麻袋,却是习惯性地把它夹在腋下,就像夹公文包那样。

    袁芃芃凑过去,悄悄地问:“同志,你要什么?”

    男人的脸被帽檐遮了一半,被风衣的立领挡了一半,袁芃芃看不清他的样子,只能看见他的嘴蠕动了几下:“我要粮食,你有吗?”

    袁芃芃把篮子掀开,将上面的东西往一边一推,露出一个袋子来:“只有十斤大米,您要不?”

    看不见男人的表情,但他的手却是不由自主地伸出去,想要拿。袁芃芃把篮子往怀里一揽,说:“承蒙惠顾,一斤一毛六,不要票。”

    男人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我能看看不?”

    “当然可以,”袁芃芃爽快地把袋子打开一个小口,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大米来,“我这可都是精细米。”

    男人眼都直了:“这十斤,都是这样的米?”

    “当然。”

    他二话不说就开始掏钱:“我都要了。”

    袁芃芃笑眯眯地接了钱:“哎,您拿好。我多嘴再问一句,您要手表不?”

    男人停住了原本要走的脚步,吃惊地压低了声音:“你还有手表?”

    “那是,男士的表,女士的表,我都有。”袁芃芃继续笑眯眯,“要不,给您看看?”

    男人看着她的手在篮子里摸索了几下,不动了。

    “您往我这边来一点,这东西太贵了,让人家看见了不好。”

    男人依言凑近去看,只见那篮子里,整整齐齐地躺着三块机械表。两块个头略大,是男士表;剩下的那块表个头较小,是一款女士表。

    “你这三块表,一共多少钱?”

    “男表一块二百二,女表一块二百四,一共六百八。哈,这可是个吉利数。”袁芃芃早就想好了价钱。

    “这么贵?!”男人吃了一惊。

    “这个可是不要票的啊,上海牌的表要票的还要一百八呢,它那个表有一分钟的误差,这个表是一点儿误差都没有的。这个价钱可不贵了。”袁芃芃看男人还是一脸的犹豫,再接再厉地劝道,“而且,你看这个表上镶的东西,可都是水晶啊。”

    男人还是一脸为难。

    袁芃芃把布一盖,摆出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来:“你要不要?不要我就走了。”

    “哎哎哎,”男人忙拦住她,“要要要!你别走啊,我要。”

    “只是,我现在手里没那么多钱,你能不能给我留着,我回去拿了钱,再来买?”

    袁芃芃一脸的不情愿:“那可不行,你要是一直不回来,我还得一直等着你?你能买多少就买几只吧,我反正就在这里卖东西,等你回来的时候我要是还没卖出去,你再买不就好了?”

    那男人见她态度坚决,只得先买了两块表,然后就撒丫子赶回家去拿钱了。

    袁芃芃又卖了好几盒雪花膏,才又逮着一个大户,卖了一块表。

    这种水钻表,商城卖三十金币一块,便宜得很,但质量也是杠杠的。按这个时代的制表水平来看,二百多块绝对是无比划算的。

    回家拿钱的那个男人回来得很快,一分不少地把钱付了,袁芃芃才又卖给他一块表。

    “你那里还有东西吗?”

    “哦,我还有几十斤的面粉,都是精细粮食,要不你,都要了?”

    “不是粮食,那个表,你还有吗?”

    “哎呦,你以为这表是什么东西呀?就这么三块,再没有的了。”

    男人脸上是显而易见的失望:“好吧。”

    “你这是运气好……”袁芃芃絮絮叨叨地走远了。

    回到招待所,袁芃芃小心地锁上门,迫不及待地把口袋里的钱都倒出来,一张一张地数了起来。

    “……九百,九百零五,九百零六,九百零七……九百一十六块四。”袁芃芃看着眼前堆成小山似的钱,啧啧感叹道,“这倒卖东西,简直暴利啊!”

    要知道,这个时候平均工资才二十几块钱,大部分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呢,这么一天挣的钱,几乎是普通人好几年挣的了。

    而她付出的,不过是二三百的金币。

    晋粒从她的衣服兜儿里飞了出来:“那当然,只要你利用得好,咱们可不止能挣这些钱。”

    “等改革开放了吧,咱就去香港逛逛,”袁芃芃憧憬着,“到时候,看看那些电子产品的款式,再从商城里找差不多的,自己开一家店,专门卖这些暴利产品。”

    “等赚够了钱,咱们就买房置产,我就专门在家里当包租婆,一个月收它个万儿八千的,愿意怎么浪就怎么浪。”

    第二天,袁芃芃没再去弄堂,而是去了上海有名的南京路。这里也有一些人在做私下交易,而且这里交易的东西更贵。

    有些人没票没钱,又想要一辆自行车。这个时候,聪明又消息灵通的人就会来南京路买自行车零件,自己组装或者找人组装,划算得很。

    也因为这里的交易规模更大,袁芃芃卖出去的东西更多,赚得也更多。

    她每天都换一个打扮,卖东西的时候也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回招待所的时候,怕人跟踪,总是走得很快,而且在老上海的弄堂里七扭八拐。

    反正她有晋粒友情提供的地图,不怕迷路。

    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直这么过了五天。到第六天的时候,她已经赚了七千多块钱了。

    第六天和第七天,她没有接着做生意,而是摸去了大上海的废品回收站。

    虽然随着□□的结束,这个地方的东西被识货的人弄走了不少,但总是有一些漏网之鱼的。

    就这么淘了两天的宝,她明面上是买了不少旧书旧报纸,顶多加上个瓷碗。私下里,她的仓库又多了不少古老的物件。

    临走的时候,袁芃芃从地下的交易网络用尽量公道的价格给家里的亲戚朋友买了不少礼物。

    虽然她现在是妥妥的有钱人,甚至都快成了万元户了,但能不多花的钱绝不多花,这是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的特性。

    袁芃芃坐在北上的火车上,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关于高考的事:也不知道,这么久了,成绩下来没有?

    高考的志愿她是仔细筛选过的,因为她经历过一次高考,而后世的老师也耳提面命地嘱咐过他们关于填报志愿的事,她对志愿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志愿她填的是京城大学文学系,其实报这个志愿,她心里是忐忑的。毕竟全国那么多人,能上京城大学的又有几个?

    虽然她比别人多了许多复习的时间,但知道高考考点的时间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多,以前都是自己在漫无目的地学。

    但志愿书都已经交上去了,再想也没用了,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

    她对过大学录取线这个事儿还是挺有信心的,而且体检也过了,论家庭成分,她可是烈士遗孤,往上数三代都是贫农,肯定是能过审查。

    反正是能上大学,大不了就被调剂呗。

    她在心里这么安慰着自己。

    回到县城,袁芃芃首先去了徐向军家,给他们家送去了一些东西。

    这几年她跟徐家的走动还算频繁,大家彼此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送礼这件事也是有来有往,而不是让其中一方一昧地付出。

    也因为如此,徐家受到她千里迢迢带来的礼物的时候,也没有太过推辞。

    从徐家出来,袁芃芃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一层楼,敲响了刘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