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寒霜烽火(二)

元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看书网 www.58kanshu.info,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

    换而言之,崔士谦的意见,就是魏朝对蛮民的一贯策略;而周惠重建河南府户军,也就接过了这一军的使命,朝廷对他也不无期许。否则的话,何以任命他为护蛮中郎将?

    周惠并不排斥这个任务。可是,他的目光看得更为长远,一直延伸到黄河以北、太行以西的并肆诸州。在那里,尔朱兆、尔朱世隆想必已经举兵东向,攻击截断太行的大行台、大都督源子恭。源子恭手下大半都是降将降卒,得知北道行台魏兰根兵败的消息后,军心必定动摇,估计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另一位大行台、司空公杨津,离开洛阳时仅带着五百羽林军骑,需要先往山东诸州招纳士卒,然而时间是如此紧迫,即使他能够说服山东诸家大族出兵,仓促间又能召到多少多少人呢?

    按照这个趋势,尔朱兆很快就能打通南下通道,抵达大河一线,威胁河南地方。到时候,朝廷寻求地方上的支援,能够考虑的就只有三荆、三齐及豫州、广州、洛州。三齐和豫州面临尔朱仲远的威胁,洛州多半都是山地,三荆大行台李琰之才能平庸,都没有余力支援朝廷;而他这个广州刺史,就是朝廷最可倚重的地方重镇。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广州绝不能发生任何变故。否则别说是提供支援,连他这刺史的位置都将岌岌可危。无论是朝廷要换人平乱,还是尔朱氏趁机侵夺,他都没有办法反对或阻拦。

    所以,周惠现在不能行此险着,维稳才是最重要的。崔士谦虽然见识不俗,能力突出,但他乃是大器晚成型的人,现在初膺实务,还远没有三十年后那般惊才绝艳。

    “此事不急,等我和阳城方面联系过后、摸清实际情况后再说,”周惠摆了摆手,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期间的州中事务,就委托长史费心了。如有军事,则可与王司马协商。”

    崔士谦心中有些失望。不过,出于属臣的操守,他还是拱手领命道:“属下一定尽力。”

    ……,……

    第二天,周惠嘱咐过平南府司马王建后,率录事参军谢邦、骑曹参军长孙毅等数十骑离开了州城,同时令周怀国立即回返,知会阳城太守夏侯敬、颍阳县令周恕、康城县令周忠等,约定三日后在顺阳、阳城两郡的郡道上会晤。

    趁着这三天的空闲,周惠也走马观花,初略的在汝南、顺阳两郡中考察了一番。他惊讶的发现,郡中并无太多山地和蛮民,人烟也比较稠密,沿汝水自西向东,两岸处处都是平整的原野,开垦着大量的良田,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荒废。

    辖下如此兴旺,自然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在欣慰之余,周惠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侧身向左首的谢邦问道:“世裔,你曾为州中主簿,应该还记得两郡的编户数目吧?”

    “属下大致还记得,”谢邦略一思索,“汝南郡七百八十三户,在籍男女丁口二千三百四十四人;顺阳郡两千零四十五户,在籍男女丁口七千二百五十二人。”

    “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周惠冷哼一声,“咱们从鲁阳入汝南郡,沿汝水走了小半天,沿途就不下千户之数!”

    “是因为郡中世家大族的关系吧!这些大族虽然只算一户,但是人口极多,分的田也多;再加上本族的官田、爵田之类,一户的田产和丁口,恐怕就要抵上好几十户呢。”谢邦向周惠解释道。

    周惠点了点头。谢邦曾在阳城郡担任郡丞,对于户籍方面的制度十分熟悉,他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魏朝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崇尚三礼,注重孝道,鼓励一族聚居,缌服同爨。如恒农杨氏杨播、杨椿一家,四世同堂,合计两百余口,就常常受到当世的倾慕。

    周惠无意挑战这种时俗,心中却依然存着疑惑。不错,有大族的话,户数自然会少些,但是男女丁口应该不会少。有鉴于此,周惠基本可以肯定,这两郡中存在不少瞒报之事。

    虽然按照朝廷律令,士族不必承担租赋,可周惠不喜欢被蒙蔽的感觉。而且,既然他们连不必承担租赋的族人也瞒报,那本该承担租赋的编户呢?会不会接纳甚至强迫编户依附他们,借此逃脱应承担的租赋?

    周惠沉吟着,吩咐身旁的谢邦道:“世裔,咱们回去后,你仔细查查,这两郡的士族有哪些,族中有多少丁口,各有哪些人担任朝廷官职。然后把数字报我知晓。”

    “不用查,属下现在就可以告诉使君,”谢邦微微一笑,“这两郡中最大最主要的士族,乃是原籍上谷郡昌平县的上谷寇氏。”

    上谷寇氏?周惠也想了起来。这月余时间,虽然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军务上,可是对州中的人事也有所留意。他分明记得,州中的首席佐官别驾从事史,乃伏波将军寇炽寇绍叔担任,目前已经去职,改任襄城太守;其子寇士肃,年仅二十余,已担任州主簿,为州中第三佐官,前时才由谢邦替下;还有目前的顺阳郡中正、汝南郡中正,乃至汝水北岸司州汝北郡的郡中正,似乎也都是上谷寇氏的人。

    “你应该看过寇氏的籍注吧?”周惠沉吟着问道,“这一家有何来历?”

    “来头倒是不小,”谢邦慨叹一声,“使君可曾听说寇讃、寇谦兄弟?”

    周惠心中大讶,不由得停马驻足:“寇谦?!可是建议太武帝灭佛崇道、改元太平真君、晋封当朝国师的寇谦之?”

    “正是此人,”谢邦点了点头,“他与寇讃乃是孪生弟兄,如今的寇氏一门,正是寇讃的后裔。”

    实际上,当寇谦之还在嵩山学道养望时,寇讃就已经功成名就,因举家投效、招抚流民之功,被太武帝封为轵县侯,并且在河南立南雍州,以寇讃为南雍州刺史,治洛阳(当时魏朝的国都还在平城)。而等到寇谦之晋封魏朝国师之后,寇氏又再获提携,一门先代追赠太守、县令、侯、子、男者十六人,临民者七郡、五县,寇讃则超阶晋封为河南郡开国公。(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